綦江:扩大“产业+”半径 打造“三农三增”样板:三农

嫩芽立枝头,娇纵垅陌间;农人飞指弄,满载美心间……近日,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新农村的茶叶基地里,一幅生动的劳作图景,尽显“丰”光“钱”景三农

近年来,石角镇新农村围绕茶产业发展这一核心,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带动乡村旅游,不断扩大“产业+”半径,致力打造“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綦江样板三农

綦江:扩大“产业+”半径 打造“三农三增”样板:三农

新农村茶山上采茶忙 (石汉谋 摄)

产业增效益

“空壳村”晋升“实力派”

今年,新农村种植茶树420亩,与2024年年初相比,新增了40亩三农 。看似简单的数字增长,背后彰显的却是该村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和底气。

新农村发展茶产业,是历史的续写,是资源的集成三农 。从明朝嘉靖年间的规模种植,到后来的私人承包,再到如今的集体打造,新农村与茶的情缘越发醇厚绵长。

为了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新农村邀请了西南大学教授以及区科技特派员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三农 。同时,采用“抓住带头人,以一带十”的方式,让更多村民主动参与到茶叶种植管理中来。

品牌效应是新农村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剂”三农 。新农村成功注册了“瀛峰雪”“瀛山春绿”“瀛山红”等茶叶品牌,并对茶叶包装进行了全面升级,让产业品牌化进入“2.0”阶段。

甘润醇厚、怡人养神的新农茶深得消费者喜爱三农 。销售收入从2019年的12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3万元,再到2024年已突破150万元,昔日的“空壳村”已华丽转身为“实力派”。

“我们村集体公司与重庆云茶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数字化茶叶加工车间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可为本村及周边地区提供茶叶加工服务三农 。”新农村驻村第一冉影介绍道。随着“集体经济组织+公司”这一模式的开启,新农村今年的产值预计将达到800万元。

乡村有活力

“吃住研游”一体化发展

3月10日,綦江区老瀛山第二届茶旅文化季在新农村启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摄影爱好者、本土网红等前来,或观光体验、或拍摄留念、或带货宣传,人气满满三农

綦江:扩大“产业+”半径 打造“三农三增”样板:三农

游客打卡新农村茶山(陈星宇 摄)

“新农村发展茶产业后,整个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让人很舒心三农 。”游客申立明和老伴一起漫步茶山步道间,欣赏春日美景。

“让游客走进来,把新农推出去三农 。”这一理念始终贯穿着新农村茶旅融合发展的全过程。近年来,该村以茶产业为轴心,推动凉亭、步道等基础设施以及采茶、制茶等体验项目连轴转,形成了强大磁场。

此外,新农村茶旅融合的持续深入,正不断吸引着投资者前来兴业三农 。由润亚教育打造的制茶体验研学基地,承接了綦江中学、外语外事学院、重庆移通学院等多个院校的研学实践活动。

如今,一个集“吃、住、研、游”一体化的农旅康养村已初具雏形三农 。“接下来,我们还将引进业主,着力打造星空露营基地,并推出一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新农旅游业态。”冉影说。

农民添收入

交出村美民富高分答卷

3月,新农村的茶正式进入采摘期,这也意味着采茶工人开始忙碌起来三农

尽管村民罗开秀的家离茶山不远,但她每天都起很早,生怕耽误了采茶时间三农 。“我们是采得多,挣得多。”罗开秀说,虽然自己的手脚不算快,但在采茶这几个月能赚1万多元,还是挺不错的。

“采毛尖就只采芽头,要用双指捏着,轻轻往上提……”前来打工的人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有刚来的新手三农 。作为茶山的管理员,村民周亿承担起教授大家采摘技巧的任务。

自2017年起,周亿便开始管理茶山三农 。施肥、浇水、除草、修枝……周亿与其他人不同,工作时间更加固定、工作内容更加全面。“累点都不怕,主要能照顾家庭,工资也现结。”周亿说,一年下来,他能收入3万元。

綦江:扩大“产业+”半径 打造“三农三增”样板:三农

村民在新农村茶山上采摘新茶(郭又嘉 摄)

采茶的季节,工人们早出晚归,中午就到食堂——冯家小院农家乐,吃村集体公司提供的午餐三农 。“茶从3月采到10月,这些月份我们都不怕没得生意。”冯家小院负责人周红梅说,再加上平时的游客用餐,一年下来能收入8万元。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是綦江区石角镇新农村交出的乡村振兴“高分答卷”三农 。去年,新农村以茶为媒,带动两镇五村百余人就近就业,助力本村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成蓉)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jdsdhzs.com/post/162.html

友情链接: